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第11章 初闻京城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作者:
刘小林
本章字数:
5112
更新时间:
2025-07-08

秋老虎肆虐的午后,青溪县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沸水点的两口铁锅却依旧咕嘟作响。张婶挥着蒲扇驱赶苍蝇,耳朵却竖着听排队洗手的百姓闲聊,那些关于漕运的新消息,比夏日的蝉鸣还要热闹。

“听说了吗?李县尉被摘了顶戴,抄家时从床底下搜出三箱银子呢!”

“何止啊,昨儿夜里漕运码头火光冲天,说是账本烧了大半,官差们都快把河底翻过来了。”

“我表哥在码头扛活,说那水里捞上来的木箱,装的可不是粮食,是些金灿灿的玩意儿……”

苏卿卿正给个老者递水,闻言动作顿了顿。这些日子县太爷没来过沸水点,衙门口的灯笼夜夜亮到天明,连巡逻的官差都多了几倍,腰间的刀鞘磨得锃亮。她想起那日被押走的汉子喊的“污染”,忽然明白,所谓的投毒,或许只是有人想掩盖水源被赃物污染的真相。

“姐姐,萧大哥好几天没来了。”苏明宇蹲在槐树下数蚂蚁,手里攥着最后一颗蜜饯,小脸皱巴巴的。自从萧景琰不来,连蜜饯的甜味都像是淡了几分。

苏卿卿摸了摸弟弟的头,目光望向通往码头的方向。萧景琰己经五日没露面了,往日里他再忙,总会趁间隙来站一站,哪怕只是递块布巾就走。如今沸水点的柴火堆得老高,都是他前几日劈好的,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

“萧公子是做大生意的,许是忙忘了。”她嘴上安慰着,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这人像一阵清风,猝不及防地吹进她平淡的日子,带来些微波澜,又悄无声息地隐入云层。

傍晚收工时,西边的天空烧得通红,映得漕运码头的桅杆像支支黑箭。苏卿卿正收拾皂角,却见个熟悉的身影从街角走来,月白的袍子沾了些尘土,墨玉玉佩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是萧景琰。

他眼底带着红血丝,往日里清润的嗓音也哑了几分:“苏姑娘。”

苏卿卿心里咯噔一下,莫名觉得这声称呼里藏着告别的意味。“萧公子,您来了。”她转身想给他倒碗水,却被他拦住。

“我要走了。”萧景琰看着她,目光比秋日的湖水还要深,“回京城。”

果然。苏卿卿手里的布巾滑落在地,她弯腰去捡,指尖却有些发颤。“药材生意……结束了?”

“嗯。”他应了声,从怀里掏出个小锦袋,递过来,“这个你拿着。”

袋子里是块墨玉,比他常戴的那块小些,成色也普通,边缘被得光滑,背面刻着个“萧”字。“若有一日去京城,拿着这个到城东的‘济世堂’,说是我让你来的,会有人帮你。”

苏卿卿捏着玉佩,凉意从指尖渗进心里。她终于忍不住问出那句盘桓多日的话:“萧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眼角的疲惫散了些,倒添了几分真切:“一个想让天下人都能吃上干净东西的人。”

这话答得巧妙,却又像什么都没说。苏卿卿望着他,忽然想起他教百姓洗手时的认真,想起他劈柴时利落的动作,想起他听到“污染”二字时沉下去的眸色——这人绝不是普通商人,可他眼里的真诚,又不似那些钻营的官吏。

“青溪县的事还没完。”萧景琰像是看穿了她的顾虑,补充道,“钦差三日后就到,县太爷会照拂你,不必担心被牵连。”

钦差?苏卿卿心里一惊。连京城的人都惊动了,可见这漕运贪腐案比百姓议论的还要严重。她低头看着掌心的玉佩,忽然明白,他留下这个,或许不只是客套。

“为何要帮我?”她抬头问,目光清亮。萍水相逢,他犯不着给一个卖酸辣粉的姑娘留后路。

萧景琰的目光落在沸水点的铁锅上,水汽早己散尽,锅底结着层淡淡的白垢。“你做的事,很好。”他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这世上,肯为陌生人烧开水的人,不多。”

他顿了顿,又道:“明宇的启蒙书,我让人放在县太爷那里了,往后会有先生教他念书。”

苏卿卿猛地抬头,眼眶有些发热。她从没跟他提过想让明宇读书,只偶尔抱怨过几句私塾学费太贵,他竟记在了心上。

“萧公子……”

“不必谢我。”他打断她,后退半步,拱手作揖,动作竟带着些江湖气,“后会有期。”

说完,他转身就走,脚步匆忙,月白的袍子很快融入暮色,没回头,也没带走一片云彩。

苏卿卿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那块玉佩,沉甸甸的。张婶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看着萧景琰消失的方向,咂咂嘴:“这萧公子,瞧着就不是咱们青溪县的人。”

是啊,他是属于京城的,属于更广阔的天地,而她,原本只属于这小小的沸水点。

三日后,钦差的队伍果然进了青溪县城。八抬大轿,前呼后拥,惊得沿街的狗都不敢吠。县太爷穿着官服在城门口跪迎,黑压压的官差排了半条街。苏卿卿远远看着,忽然觉得萧景琰那日的从容太不寻常——能让县太爷拱手请教的人,怎会普通?

沸水点依旧热闹,只是百姓闲聊的话题从漕运变成了钦差。有人说钦差是位年轻的王爷,刚正不阿;有人说他微服私访时,曾在青溪县住过几日;还有人说,码头那把火,就是他让人放的,为的是烧尽那些见不得人的账本。

苏卿卿听着,手里的皂角搓出细腻的泡沫。她忽然想起萧景琰临走时的话——“想让天下人都能吃上干净东西”。若是位心怀百姓的王爷,倒真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傍晚,县太爷竟亲自来了沸水点,手里捧着套崭新的启蒙书。“苏姑娘,这是萧公子托我转交的。”他脸上堆着笑,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惫,“往后有难处,尽管来找本县。”

苏卿卿接过书,封面上“三字经”三个字烫着金,纸页光滑,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多谢大人。”

县太爷叹了口气,望着漕运码头的方向:“萧公子……真是帮了青溪县大忙了。”他没多说,转身离去时,背影竟有些佝偻。

苏卿卿抱着书回到小院,苏明宇正趴在桌上描红,见了新书,眼睛亮得像两颗星:“姐姐,是萧大哥送的吗?”

“嗯。”她摸着弟弟的头,看向窗外。月光落在院角的水缸里,映出片碎银似的光。她忽然很想去京城看看,看看那座萧景琰来自的城,看看那里的人是不是也会在饭前洗手,看看“济世堂”的门匾是什么模样。

手里的玉佩被得温热,背面的“萧”字仿佛活了过来。苏卿卿知道,青溪县的安稳日子或许还能过些时日,但她的心,己经随着那个离去的身影,悄悄飞向了远方。

沸水点的铁锅依旧每日烧着滚水,白雾缭绕,混着槐花香,成了青溪县一道不变的风景。只是排队的百姓偶尔会问:“那个常来劈柴的萧公子,怎么不来了?”

苏卿卿总会笑着答:“他去别处烧开水了。”

是啊,他要去烧更广阔天地的开水,而她,会守着这方小天地,等着有朝一日,带着弟弟,走向那座藏着无数秘密的京城。那时,或许她会真正明白,这块刻着“萧”字的玉佩,究竟意味着什么。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