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之下

第50章 新世界的播种者

加入书架
书名:
合规之下
作者:
冉咪白
本章字数:
3040
更新时间:
2025-06-19

“这根本是在扮演上帝!”学术年会上,生物学家陈教授的质问让会场陷入寂静。他面前的全息屏幕上,展示着周景淮团队提出的“人类优化基因库”计划。

周景淮站上演讲台,背后的屏幕投射出冰河时期的猛犸象与现代大象的骨骼对比。“进化从未停止。”他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当北极熊开始同类相食,当珊瑚白化速度超过再生,我们有两种选择:被动等待自然筛选,或者成为文明的摆渡人。”

周景淮展示了他们团队设计的“适应性进化模块”——一组可植入基因组的调控序列,能根据环境变化激活特定基因表达。“这不是设计婴儿。”他强调,“而是给人类进化装上安全阀,当臭氧层继续稀薄,我们的皮肤能自主合成更多黑色素;当粮食危机加剧,肠道菌群会自动优化营养吸收。”

会场后排,予安(现年16岁)正专注地记录着辩论要点。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基因优化≠完美人类,而是生存概率的再分配。需要建立全球委员会,防止技术滥用……”

突然,他的量子通讯器震动起来——是父亲的助手发来的紧急消息:“速来实验室,我们可能找到了星际移民的关键。”

地下三百米的量子实验室里,全息地球模型正在分解重组。予安看着父亲和几位研究员在模型上标注的红色区域,心头一紧——那是正在加速扩张的沙漠化地带。

“按照当前趋势,2100年全球可耕种土地将减少67%。”周景淮的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沉重,“我们必须在十年内启动‘方舟计划’。”

助手调出太空电梯的设计图,碳纳米管结构在灯光下泛着幽蓝:“这是第一步,在同步轨道建造生态舱。每个舱室都能模拟地球生态,从热带雨林到极地冰川。”

陆霜带着最新研发的生态循环系统模型走来:“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提升400%,水循环损耗率低于0.3%。理论上,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舱室就能养活五百人。”

予安突然举手:“但心理问题呢?人类不是植物,在封闭空间生活超过三代,抑郁率会超过70%。”他调出自己设计的虚拟现实系统,“需要构建跨舱室的共享意识空间,让方舟居民能定期‘登陆’虚拟地球。”

周景淮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突然意识到那个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己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学家。他按下启动键,实验室中央升起一艘等比缩放的星际飞船模型,舱门打开时,里面是正在萌芽的小麦幼苗。

“这是人类第一次,不是为了逃离末日,而是为了守护文明之火。”周景淮的声音充满力量,“当方舟驶向星空时,我们要让外星殖民地成为地球生命的备份,而不是替代品。”

3135年,火星轨道。

予安站在方舟号舰桥,看着舷窗外逐渐清晰的红色星球。他的胸牌上,“首席生态工程师”的字样在微光中闪烁。经过二十年的星际航行,第一批殖民者即将登陆。

“大气改造进度92%。”陆霜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藻类云层己覆盖67%地表,昼夜温差缩小到50℃以内。”

周景淮的影像突然出现在全息屏上,他的白发里夹杂着量子实验室的微光:“土壤改良剂投放完毕,现在播撒你们培育的耐辐射作物。”

予安深吸一口气,按下播种按钮。密封舱内,十万颗封装在纳米保护膜中的种子如星雨般坠向火星地表。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播种生命,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基因优化的奇迹——它们能在零下80℃的严寒中休眠,在接触到液态水的瞬间苏醒。

当第一株变异小麦冲破火星土壤时,林修远从月球基地发来祝贺。他的机械义眼己经升级为更先进的神经接口,但笑声依旧带着当年那个叛逆科学家的影子:“记得给小麦申请火星专利,我们可不想被外星人告侵权。”

予安蹲下身,触摸着全息投影中的嫩芽。在地球出生的孩子,在火星长大的植物,他们都是新世界的原住民。他突然明白,真正的进化不是改变基因,而是学会在浩瀚宇宙中,守护那份让生命绽放的勇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