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0集:制定计划

加入书架
书名: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作者:
辜彼得
本章字数:
455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纸,眼神比早上亮了些。

“三天内必须提交方案。”他把纸折成小方块塞进口袋,转身对正靠在墙边的小张说,“厂里这次是动真格的。”

小张伸头看了一眼:“这也太赶了吧?骨干一半出差了,剩下的人还得兼顾日常生产。”

“所以我得先把人凑齐。”刘好仃笑了笑,“你去通知老李和小林,让他们提前结束调休,今天下午必须到。”

“那我呢?”小张问。

“你嘛……”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帮我搬几把椅子过来,会议室要开个‘临时战前动员会’。”

中午一点,车间办公室己经变成了一个简易会议室。白板上写满了关键词:设备、流程、人员、时间节点……还有一行特别大的字——“三号线优先”。

“这字儿是你写的吧?”老李看着白板上的大字,“跟小学生写黑板报似的。”

“重点突出,效果达到就行。”刘好仃一本正经地说,“咱们现在没时间讲究书法艺术。”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紧张起来。每个人都知道,这次技术改造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实打实地要改掉一些旧习惯、引入新流程。

“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天。”刘好仃敲了敲白板,“任务包括整个生产线的设备检查、参数调整、流程优化,还要提交详细计划给厂部审批。”

“这不是让咱们变身超人吗?”小林忍不住吐槽。

“咱们不变成超人,就得被现实打败。”刘好仃语气轻松,“不过别怕,咱们先分工,再细化。”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大家开始分组讨论。机械组负责设备状态评估,电气组负责线路与控制系统,工艺组则梳理现有流程,找出可以优化的点。

“我觉得老赵应该带新人。”刘好仃突然开口,“你们谁反对?”

没人说话。

“我知道有人心里不舒服。”他环视一圈,“但技术更新不能只靠年轻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更能看出问题所在。”

老赵坐在角落里,低着头喝茶,没表态。

“就这么定了。”刘好仃拍了下手,“明天上午前,各小组必须拿出初步方案,后天汇总,大后天上交厂部。”

会议结束时,己经是傍晚六点多。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白板上,那些字迹像是镀了一层金边。

“走吧,吃饭去。”小张招呼大家。

“等等。”刘好仃拦住他们,“有件事得提一下。”

大家又坐了下来。

“刚才开会的时候,有个年轻技工问了个问题。”刘好仃指着白板上写着“三号线优先”的地方,“他说,三号线上次不是刚修过吗?”

空气安静了几秒。

“这个问题很关键。”他继续说,“如果我们只是按计划来,可能忽略了一些历史隐患。所以,机械组明天重点去看看三号线,特别是传动系统和冷却模块。”

“明白。”老李点头。

“另外,”刘好仃顿了顿,“我希望大家都保持沟通,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咱们现在不是各自为战,是一个团队。”

散会后,小张走在刘好仃身边,小声问:“你觉得厂里为什么突然催这么紧?”

“两个原因。”刘好仃边走边说,“一是市场反应太好了,订单多得压不住;二是竞争对手也在动,我们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开。”

“那我们就快点呗。”

“快不是目的,方向对才重要。”刘好仃笑了,“你看,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技术问题,是人心。”

小张没说话。

第二天一早,各小组己经开始行动。机械组带着工具去了三号线,电气组忙着整理线路图,工艺组则翻出以前的操作手册,准备重新制定流程标准。

刘好仃也跟着下车间,一边看一边记。

“师傅,这个电机是不是有点异响?”小陈蹲在设备旁边,耳朵贴上去听。

“你耳朵灵,我佩服。”老赵哼了一声,“但这台机器我摸了十年,它什么时候喘气我都清楚。”

“那就测一下温度。”刘好仃递过去一个红外测温仪,“数据不会骗人。”

老赵接过仪器,一脸不情愿地照做了。结果出来后,眉头皱了起来:“确实偏高。”

“那咱们就记录下来,列入检修清单。”刘好仃笑着说,“你看,新技术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吧?”

老赵没回话,但也没反驳。

中午吃饭时,小林跑过来汇报:“刘哥,我发现一个问题。”

“说。”

“我们的调试流程里,有些测试环节其实可以合并。”他翻开笔记本,“比如压力测试和密封性测试,完全可以同步进行。”

“不错啊。”刘好仃眼睛一亮,“这是个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但我查了资料,这种做法在行业里不多见。”小林补充道,“可能会有风险。”

“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刘好仃点点头,“你把这个想法写下来,下午会上提出来。”

午饭过后,会议再次召开。

“我们决定压缩测试流程。”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新的时间线,“原本需要五天的测试,现在压缩到三天。”

“厂里同意吗?”有人问。

“还没。”刘好仃笑了笑,“但我准备去找厂部谈谈,如果他们能接受分段验收,我们可以保证不影响整体进度。”

“那你打算怎么谈?”小张问。

“很简单。”他拿起笔,在时间表上圈出第三天,“试运行当天,我会请厂领导来看成果。看到东西,他们自然就有信心了。”

“你就这么自信?”

“不是自信,是责任。”刘好仃放下笔,“咱们既然接了任务,就不能光想着完成,还得想怎么完成得好。”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开始起草正式报告。

窗外,厂区的机器还在运转,声音不大,却让人安心。

他写完最后一段,抬头看了眼钟,己经晚上八点多了。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车间主任发来的消息:

“刘哥,厂里那边听说你们动作挺快,让我问问进展。”

刘好仃笑了笑,回复一句:

“正在路上,马上就好。”

他关掉电脑,站起身,拿了外套,朝门外走去。

走廊尽头,灯光昏黄,脚步声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

他知道,这一夜,又不会太早结束。

但他也知道,只要方向对,走得再晚也不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