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蚀之尘

第33章 游子归途

加入书架
书名:
不蚀之尘
作者:
川岳长弓
本章字数:
22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甘州官道的秋雨来得又急又猛。晏尘的油纸伞被狂风掀翻时,正撞见三个落拓书生挤在驿站檐下避雨。其中穿靛蓝首裰的突然高呼:"可是宁州张兄?"——竟是南江书院的同窗赵文远,如今带着胞弟和表亲赴乡试。

"这雨像极了当年言...罗小姐砸樊世安的那盆洗墨水。"赵文远脱口而出又急忙噤声。西人挤在漏雨的厢房里,用《水经注》垫着桌脚温酒,酒液混着雨水在破桌上冲出蜿蜒沟壑,恰似嘉陵江支流图。

雨停后绕道访胜,在摩云寺发现半壁题诗。住持指着落款"云阳子"道:"这位举人老爷昨日刚走,留了封信给有缘人。"泛黄信笺上写着:"甘州往北三十里,有座前朝女将军修的废桥——"正是罗槿言当年心心念念的铁索桥。

赵文远突然拍案:"你们看这字迹!"晏尘指尖发颤——这分明是罗槿言改良过的笔法,横折处特有的顿笔与她批注《楚辞》时一模一样。

夜宿荒村野店,赵家表亲陈砚掏出个锡酒壶。三杯下肚,这个总考末等的憨厚书生突然泪落:"我娘说若再不中,就让我入赘绸缎庄..."赵文远弟弟赵云长,一个总把《孙子兵法》当经书背的怪才,竟从行囊抽出卷《女诫》:"我替姐姐考的,她文章比我强十倍..."

晏尘摸出断齿的木梳,借着酒劲在桌面划出"女子科举"西字。木屑纷飞间,西人突然安静——他们都在不同地方,见过相似的朱批,听过同样的不甘。

废桥比想象中壮观。生锈的铁链悬在百丈深渊上,石墩刻着模糊的铭文:"大业七年,女将军顾云英建"。晏尘踩上腐朽的木板时,怀中《水经注》突然滑落。书页在风中翻飞,露出夹层的红绳与大姐最新来信:"...刘师谏言,新帝终未允女子应试..."

杜明月突然指着对岸:"你们看!"云雾间隐约有个戴斗笠的身影,腰间玉佩折射晨光——那分明是湖州女子书院的制式禁步。晏尘追出半里,只拾到片被荆棘勾住的素纱,嗅到一丝熟悉的木樨香。

回到官道那夜,赵文远在火堆边摊开舆图:"从甘州往东经秦州,正好赶上宁州乡试。"他蘸着炭灰画出路线,突然在某个点重重一顿:"这里是当年赵明远先生贬官之路。"

晏尘的黍米饼掉进火堆,爆出几点火星。他忽然明白大姐为何总在信中画獬豸标记——那正是赵先生当年创的密记,三皇子一党早就在暗中串联。

霜降这日,西人终于在宁州界碑处分道扬镳。赵文远塞给晏尘一卷《春秋繁露》,书页间夹着甘州废桥的草图;陈砚送了包蜀地椒盐,说是能提神醒脑;赵云长最怪,给了块刻着"顾云英"三字的碎石。

界碑后的官道上,晏疏牵着驴车己等候多时。她一把抢过弟弟的行囊掂了掂:"银子没少,就是..."突然摸到那截红绳,叹了口气,"回家吧,大姐从京城捎了新的《选举志》草案。"

暮色中,晏尘最后回望甘州方向。风穿过界碑上的孔洞,发出呜咽般的哨音,像极了南江书院下课时的陶埙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