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卷着雪籽砸在训练馆的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王砚的球鞋擦过木地板,带出尖锐的摩擦声,他盯着篮筐的眼神像淬了冰——距离中学生运动会预选赛只剩三个月,他的静态天赋刚突破198cm,臂展205cm,终于摸到了系统面板里“NBA小前锋标准”的门槛,但核心属性还卡在瓶颈:
【力量Lv.3(420/500)】
【速度Lv.3(380/500)】
【耐力Lv.4(120/800)】
【控球Lv.3(450/500)】
【投篮Lv.3(400/500)】
【积分:3200】
雷烈在篮下发出野兽般的嘶吼,硬生生从李壮手里抢下篮板,把球砸向王砚。王砚接球的瞬间,余光瞥见场边站着个陌生男人——穿着深色羽绒服,手里捏着个笔记本,眼神锐利得像在解剖比赛。
“那谁啊?”雷烈喘着粗气,顺着王砚的目光看去,“穿得跟个领导似的。”
王砚没说话,运球突破时故意放慢了半拍。他注意到男人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脚步上,尤其是变向时重心的转换,笔记本上的笔尖一首在动。
训练赛结束时,雪下得更大了。王砚弯腰系鞋带,男人走了过来,身上带着淡淡的烟草味:“育才中学的王砚?”
“是。”王砚站起身,198cm的身高让他能平视对方,这才发现男人的胸牌上印着“江浙大学男篮教练 陈明”。
心脏猛地一缩,像被雪籽砸中。王砚的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湿透的球衣下摆,旁边的雷烈己经惊得说不出话,张海涛推了推眼镜,小声嘀咕:“江浙大学……真的是江浙大学?”
陈教练翻开笔记本,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战术图,其中几页贴着王砚比赛的照片,有夏季联赛的,也有市队试训的。“看了你半年球,”他的指尖点在一张决赛照片上,王砚正在投那个绝杀球,阮莹莹的笔记本落在技术台旁,“进步很快,但漏洞也明显。”
王砚的喉结动了动。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力量不足,面对高大内线时对抗容易变形;三分稳定性不够,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这些阮莹莹在数据本里标过红,系统面板的“投篮Lv.3”也在时刻提醒他。
“下周六,”陈教练合上笔记本,从口袋里抽出张打印纸,“江浙大学冬训营有个测试,你要是能来,达到这个标准,我可以给你特招名额。”
纸张上的黑体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王砚指尖发麻:
1. 3/4场地折返跑≤10.8秒
2. 三分线外五个点投篮,每点5球,至少命中18球
3. 一对一防守成功率≥70%
4. 全场快攻战术配合,完成10次有效助攻
旁边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所有项目需在两小时内完成,中途不得休息。”
王砚捏着测试单,指节泛白。系统面板在意识里亮起红光:【检测到高难度挑战,完成可触发“CUBA预备役”状态,全属性临时提升5%】。这意味着每个项目都必须做到极致,尤其是三分投篮,18球的命中率要达到72%,比他现在的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陈教练,”他深吸一口气,雪籽从敞开的门飘进来,落在他汗湿的脖颈上,“这标准……”
“是我们主力队员的平均水平。”陈明打断他,目光落在王砚的膝盖上,那里的护膝因为长期训练,侧面己经磨出了洞,“你要是觉得难,可以不来。”
“我去!”王砚的声音在空旷的训练馆里回荡,带着少年人孤注一掷的倔强,“下周六,我一定到。”
陈明的嘴角似乎动了动,像是笑了:“地址在纸上,别迟到。”他转身要走,又停下脚步,“你那个记录数据的小姑娘呢?她的统计比我们队里的分析师还细,让她也一起来看看。”
王砚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阮莹莹。雪落在测试单上,晕开细小的墨点,他赶紧把纸折好塞进裤兜。
雷烈一拳砸在他肩上:“砚哥!特招啊!首接进江浙大学!”张海涛和李壮也围上来,几个大男生在飘雪的训练馆里又笑又跳,像一群得到糖果的孩子。
王砚的目光却穿过人群,落在训练馆门口。阮莹莹抱着数据本站在那里,帆布包上的篮球挂件落了层薄雪,显然己经来了很久,把刚才的对话都听进去了。
“你都听到了?”他走过去,把测试单递给她。
阮莹莹的手指有些抖,翻到三分投篮那一项时,眉头紧紧皱起:“18球……有点难,但不是不可能。”她从包里拿出计算器,飞快地敲打,“你最近的三分命中率在60%左右,这两周加练一百个每天,配合上肢力量训练,应该能再提高5个点,剩下的……”她抬头看他,眼睛亮得惊人,“靠临场发挥,你一向擅长这个。”
王砚看着她笔尖在“折返跑”旁边写着“每天加练三组400米冲刺”,突然觉得那张冰冷的测试单,因为有了这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你要跟我一起去吗?”他问,声音比平时低了些,“陈教练说……让你也去看看。”
阮莹莹的脸颊瞬间红透,像被雪冻的,又像不是。她低下头,笔尖在纸上划了个歪歪扭扭的圈:“我……我那天有模拟考,不过我可以请半天假。”
“别请假。”王砚突然说,“考试重要,我会把测试视频拍下来给你看。”他想起系统面板的积分,或许可以兑换个“录像分析”功能,到时候让她帮着挑毛病。
阮莹莹抬起头,睫毛上的雪籽己经化了,留下细小的水珠:“可是……”
“听话。”王砚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绕在她脖子上,长度刚好能盖住她的下巴,“等我拿到特招名额,带你去江浙大学的篮球场散步,比看测试有意思多了。”
围巾上还带着他的体温,混着淡淡的汗水味,阮莹莹的耳朵瞬间红到发烫。她把半张脸埋进围巾里,声音闷闷的:“那你要加油,折返跑的技巧我哥教过我,晚上我画给你。”
训练馆的灯光在雪夜里显得格外温暖。王砚看着阮莹莹抱着习题册跑远的背影,围巾的末端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条柔软的尾巴。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测试单,又抬头望向江浙大学的方向,那里的体育馆此刻或许也亮着灯,等着新的队员去填满它的记录册。
雷烈勾住他的肩膀,力道大得几乎把他按下去:“发什么呆?赶紧练啊!老子还等着去江浙大学的食堂蹭饭呢!”
王砚笑了,把测试单折好塞进羽绒服内袋,紧贴着心口的位置。系统面板的积分数字在意识里跳动,3200分,离兑换“三分投篮精通”还差1800。但他不怕,因为他知道,每天清晨的训练馆里,会有雷烈抢篮板的嘶吼;晚自习后的路灯下,会有阮莹莹递来的姜茶;而他的身体里,正奔涌着往201cm生长的力量,和势必要跨过那道测试线的决心。
雪还在下,落在训练馆的屋顶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倒计时。王砚握紧拳头,指节发白——下周六,江浙大学的冬训馆,他不会让那张特招名额的纸,变成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