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黑之前,用来育玉米苗的粪球便全部完成了。
姜采薇从家里拿了两个鸡蛋以及二十文钱递给嘉安,让她去村里面买或者换一些种子过来。
当然,主要还是买玉米种子,其他种子有的话也可以买或者换一些。
“好的,娘,我马上去。”嘉安洗干净手,提着竹篮就出去了。
天色己经不早了,村里人家出去干活的都陆续回来了,再见到姜采薇他们门口那一排排的粪球。一些人又开始议论起来。
“刚才听他们说我还不信,没想到这景行媳妇真的如此不靠谱,这哪是种庄稼,明显就是小孩子玩办家家。 ”
“唉,就是可怜那几个孩子了,现在刚分家还有点银子,下半年可就要饿肚子了。”
大家正说着话,见赵老太和王金花也走了过来。
“我说赵老婆子,你家景行媳妇如此荒唐,你竟也不管一下,你也不怕你孙子孙女饿肚子?”
赵老太哼了一声:“我们都分家了,我管得了吗?再说了人家现在翅膀硬着呢,怎么可能会听我的。”
“分家了你也是她娘,也是几个孩子的奶奶,他们年轻了不懂事,你就应该提醒一下。”
“要提醒你去提醒,我自己的活都忙不完,谁有空干这种闲事。”
赵老太心里清楚得很,刚才在地里时,王金花就同她说了这事。
而且王金花说得对,这姜采薇自己想作死,就让她作,等她到时候饿肚子了,必然会卖房卖地,到时候他们再低价将分出去的地买回来,岂不是更好。
见赵老太如此态度,旁边的人们也不再说话,一群人议论着散开了。
屋内的姜采薇正专心做着饭,外面发生的事情她一点也没察觉到。
这几天几个孩子都辛苦了,她得好好做顿饭给他们补补。
虽说现在身体还没恢复好,但她慢慢来,偶尔做顿饭还是可以的。
那天买回来的肉还剩下一斤多,姜采薇本打算做一碗红烧肉的,可红烧肉要糖才能做,他们家没有。
姜采薇只能退而求其次,墙角还有昨天孩子们挖的野菜,可以用肉和菜一起炖,既好吃,又有营养。
将肉洗净,切成条状,放锅里面煎出油,然后加半锅水慢慢炖,等水炖得差不多了,再放入野菜。
没一会,肉的香味就从厨房飘了出来。
正在外卖呢喂鸡的嘉乐和景行闻到香味忍不住站起来用力吸了吸鼻子。
“我去看看娘这做的什么,实在是太香了!”
“我也去!”
两小孩说着跑向厨房。
“娘,我回来了!”嘉安提着竹篮,一进门就大声喊着。
“怎么样?买到种子没有?”
“玉米种子是买到了,可其他种子就没买到多少,大家都说种完了,就只在王大娘那里买了这些。”
嘉安说着话,将油纸包着的种子打开递给姜采薇。
瞟了一眼,姜采薇发现这些种子她都不怎么认识。
不过不要紧,只要是菜,她照单全收。
“有这些就够了,趁现在天还没黑,咱们把玉米种子放了吧!”姜采薇接下嘉安手里的竹篮,朝外面走去。
“景行,嘉乐,来干活了!”
“来了,大姐!”景行和嘉乐回答着从厨房跑出来。
“一个洞像这样放两颗种子就行!”姜采薇边说着话边做着示范。
放种子不难,没一会几人便将种子全部放进去了。
嘉安在姜采薇的指导下给这些粪球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细泥土,又从小溪里提了一点水撒在上面。
之前盖房子还剩下一些茅草,正好可以用来给这些粪球保湿。
“茅草不能盖得太厚,不然不容易出苗。”姜采薇边指导着嘉安,边向她解释着为何要这么做。
在几人的合作下,很快便将这事做好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剩下的种子只得明天再弄。
忙碌了一天,几个孩子都饿得不行,可等姜采薇将最后一碗饭端上来时,看见他们还是很懂事的等着她。
“怎么不吃啊,快吃吧,一会冷了。”
姜采薇话音刚落,孩子们便立刻端起了碗,大口大口就往嘴里送。
“娘,这菜好香啊,没想到野菜也能这么好吃。”
“这米饭也香,软软糯糯的,就算不吃菜都行。”
“以前在奶奶家的时候,饭都吃不饱,我都不敢想有一天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
“奶奶偏心启东哥他们,不给我们吃。”刚才蒙头吃饭的景行突然说道。
“嗯嗯,奶奶太偏心了,还是分家好,跟着娘,天天都能吃好吃的。”嘉乐也附和着。
“启东哥其实挺好的,每次回来他都会偷偷给我们东西吃,不好的是大伯母和大伯她们。”嘉安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开口说道。
“你启东哥是挺好的!”姜采薇也想起了分家时候启东的态度。
“娘,你说为什么启东哥这么好,而启南和启北他们就总是欺负我们呢?”
“可能你启东是读书人,读书人始终懂得要多些,大多数也会比较明理吧。”姜采薇想了一下,这才给出了一个理由。
“娘,我也想像启东哥一样去学堂念书!”嘉乐吃着饭,用含糊不清的语气说着话。
听到嘉乐想去念书,嘉安叹了口气“小妹,咱们是女孩子,女孩子是不能上学堂念书的。”
“为什么啊?”嘉乐刚才还发着光的眼神一下落寞了下来。
“因为...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好像女孩子就是不能去。”嘉安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声。
“谁说得女孩子不能上学堂,嘉乐,嘉安,只要你们真的想学,娘给你们想办法。”
“真的吗?我们也能上学堂了?”嘉安高兴的喊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了,娘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太好了,太好了,我也能像启东哥一样了。”嘉乐顾不上吃饭,双手激动的拍了起来。
“娘,我还是不去了!” 与嘉乐的兴奋不同,嘉安说这话时声音都小了很多。
“为什么?”
“启东哥一个人上学堂,奶奶他们每年都在想办法凑束脩费,若我们全部都去了,娘一个人哪里来这么多银子,而且,家里的活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