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有一个情况,里正叔里正婶我得先和你们说明白,明天拿马蹄过来还不能立即拿到大米,得等我先把马蹄送给那商人,第二天下午再将大米拿给你们。”
“但里正叔里正婶你们放心,我向你们保证这大米是肯定能拿到的,如果不行,我到时候用自己家米贴补给你们都可以。”
“这马蹄本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既然我答应明天给你送马蹄,那就一定送,但我和你婶子年纪都大了,明天一整天最多能捡个十五斤,你看可以吗?”
里正看见姜采薇态度如此真诚,再加上他以前对姜采薇的了解,他觉得没有理由可以不相信她。
“当然可以,那就感谢里正叔里正婶对我的信任了。”
从里正家出来,天己经开始有些暗了,姜采薇赶紧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她打算最后再去一下刘胖婶家,今天也就差不多了。
刘胖婶是村里的大喇叭,什么事情只要她知道了,那不出一天,桃花村狗都能对这事知道得清清楚楚。
到刘胖婶家时,刘胖婶正在门口洗着马蹄。
“刘胖婶,这是在干啥啊?”到门口时姜采薇主动与其打着招呼。
“哦,是有德媳妇啊,进来坐。”刘胖婶嘴上招呼着姜采薇,随手递了个凳子让姜采薇坐。
“有德媳妇,来,吃马蹄。”姜采薇刚刚坐下,刘胖婶便将洗好的马蹄递了过来。
姜采薇拿了一个放进嘴里,味道确实不错,和昨天赵大丫给她的差不多。
见姜采薇一口吃完了,刘胖婶赶紧招呼道:“有德媳妇,喜欢吃就快吃,这东西到处都是,每年一到这时候就吃马蹄填肚子,我都吃腻了,这不今年才开始第二顿,我就己经不想看见这东西了。”
见刘胖婶提起马蹄,姜采薇顺着话茬问了起来:“刘胖婶,若是用这东西换大米你干不干?”
“那肯定干啊,这东西我都吃吐了,要是能换大米,几斤换一斤我也干,可这年头,大米这么珍贵,怎么可能呢?”
“刘胖婶,巧了,我今天就是来和你说这事的,我想向你收购马蹄,但不是给银子,而是用马蹄换大米,一斤换一斤。”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好的事,一斤马蹄换一斤大米。”刘胖婶以为姜采薇拿她开玩笑,摇摇头表示不相信。
“是真的,而且还是换的米粮店精品大米。”
姜采薇话音刚落,刘胖婶头摇得更厉害了,手也跟着摆起来:“有德媳妇,你别逗我开心了,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不可能,不可能。”
“是真的,我骗你干嘛,这事我都同里正他们说好了。明天开始他们给我送马蹄过来,明天下午来领前一天的大米。”
听到里正家也参与其中,刘胖婶这才开始觉得姜采薇没跟她开玩笑。
可是,刘胖婶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姜采薇居然会最先让她知道,肯定是有什么问题。
“刘胖婶,这事我就只告诉了我们村的几户人家,我也是念着你人怪好的,又热情又善良,这才最开始就告诉你。”姜采薇看出了刘胖婶心里的想法,赶紧拍了拍刘胖婶马屁。
果然,这刘胖婶虽然嘴巴大,但人也好骗,一两句好话下来,她立刻就承诺明天送三十斤马蹄去姜采薇家。
至于米什么时候拿,刘胖婶虽然有点在意的,但她觉得姜采薇如此信任她,她也该信任姜采薇才是,于是便假装洒脱回答道:“什么时候拿都可以,我相信你的为人。”
从刘胖婶家里出来,姜采薇便不打算再去其他人家了。
反正只要明天收购马蹄的事经刘胖婶传出去,到晚上桃花村的人就都能知道,这可比她一家一家走轻松很多。
回到家里,几个孩子都己经睡着了,姜采薇便洗洗上了床,这个时代没有电灯,桃花村的人又都很穷,点不起煤油,于是只要没什么事,都是天一黑就睡觉了。
来到这里这段时间,姜采薇也早己习惯了早睡早起。
小福宝喝的奶粉,因此就算姜采薇不在嘉安也能照顾好她。
累了一天,姜采薇很快便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姜采薇便起了床,要做马蹄换大米这个生意,她还需要一辆板车。
不然在无缘无故在家里拿出这么多大米回来,一天两天还好说,可时间一常难免惹人怀疑,到时候钱没挣着,惹一身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昨天听赵大丫说,这马蹄家家户户的田里都有,不止田里,就连桃花村的水沟,小河里都全是这马蹄的草。
照这个说法,这马蹄生意时间估计短不了,那板车就非买不可了。
于是昨天回来的路上姜采薇就一首在想着这事,早上的时候她就走路去了镇上,走之前交待了嘉安,如果有人送马蹄来就让嘉安帮忙收下。
酉时不到,姜采薇便推着一辆板车回来了,刚到家门口,她就遇上了刚好前来送马蹄的赵大丫。
“大丫,今天天色还早呢,这么快就捡了这么多马蹄啊?”
“是啊,可能是因为能换大米吧,今天我捡马蹄的速度好像要比昨天快得多。”赵大丫傻笑着回答。
姜采薇拍了一下头,突然想起最重要的事:“对了大丫,我家里没秤,现在天色还早,不然你再去捡点,晚点一起送过来,到时候我再一起给你称。”
听到姜采薇这样说,赵大牙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道:“可是赵二嫂子,我今天捡的大概己经有三十斤了,再捡就超了,超了的你也要吗?”
看到赵大丫的表情,姜采薇还以为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没想到她是考虑这个。
“你能捡多少我就要多少,昨天同你们说三十斤,是想先估计个重量,没关系,你放心去捡,多捡十多二十斤我也要的。”
听到还能多捡,赵大丫应了一声,拿上刚才的马蹄,欢欢喜喜往田里去了。
赵大丫才走没多久,刘胖婶便扛着一个麻袋,提着一杆秤往姜采薇家来了,与刘胖婶一起的,还有村里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