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做皇帝

第56章刘罗锅展示成果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大清做皇帝
作者:
著书立说事
本章字数:
4446
更新时间:
2025-05-26

刘墉站在府门前的石阶上,夜色浓得化不开。风掠过檐角,铜铃晃出一串清响,像是谁在暗处敲着更漏。

他望着远处宫墙的轮廓,指尖无意识地着袖口的织金纹路。那太监死得蹊跷,喉咙里还带着黑血。他不用细想也知道,这事绕不开和珅。

“张成。”他没回头,只低声唤了一句,“盯住他们,动作别太大,别让他们察觉。”

张成应声时,喉结动了动。风从两人之间穿过去,带走了话尾的一丝余温。

---

辰时未到,乾清宫己挤满了人。朝臣们窸窸窣窣地交换眼神,像一群被惊起的雀儿。龙椅上的皇帝还没开口,殿内却早己暗流涌动。

刘墉跨过门槛,脚步沉稳。他手里那卷奏折压得不轻,纸页间藏着几个活生生的人名。抬头时,正撞上和珅的目光。那人嘴角挂着笑,眼底却冷得像冰裂的湖面。

“陛下。”刘墉拱手,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臣有三例,愿呈御览。”

乾隆点头,指节轻叩扶手,像是在打拍子。

刘墉展开奏折,第一段讲的是江南治水。他说那县令亲自下河,泥浆漫过腰际,靴底陷进淤泥,一步一踉跄,却仍不肯退半步。

“百姓后来给他立了块碑。”他说完这句,顿了顿,才接上后一句,“如今那碑还在堤坝边上,雨水冲了三年,字迹依旧清楚。”

和珅冷笑一声,打断道:“一个县令?也配拿来比皇子?”

刘墉抬眼看他一眼,目光落在他胸口的补子上,绣的是仙鹤,展翅欲飞。

“可若连这样的人都能干实事,皇子为何不能学?”他说完,袖口微微收紧,掌心沁出一层汗。

殿内开始有人低声议论。几位年轻的官员互相看了看,有人低头记了点什么。

乾隆没说话,只是手指停了片刻。

---

六王爷开口时,语气低沉,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

“边疆战事吃紧,漕运又常断。”他说完,扫了一圈殿内众人,“你们谁敢说,这些不是大事?”

老臣中有人皱眉,但也有人轻轻点了点头。

和珅脸色变了变,刚要开口,却被皇帝抬手止住。

“朕的意思,”乾隆终于开了口,“是让皇子兼修儒学与实务。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刘墉躬身应诺,和珅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臣……愿效犬马之劳。”

他这话出口,像是咬碎了一口冰。

---

回府的路上,天光未亮。和珅坐在轿子里,攥着玉如意的手青筋暴起。进了书房,他一脚踢翻脚边的矮几,木屑溅到墙上,发出闷响。

“刘罗锅,你真以为自己赢定了?”他低声喃喃,眼中泛起一层血红。

刘全站在门口,不敢进来。

“先忍着。”和珅忽然平静下来,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等他得意忘形的时候——”

他没说完,但刘全己经明白。

---

刘府这边,霞儿端来热茶,递到父亲手中。

“爹,皇上真让您跟和珅一起教皇子?”

刘墉接过茶,吹了口气,水面映着他眼角的皱纹。

“他在等我犯错。”他淡淡地说,“那我就让他看个够。”

霞儿还想劝几句,却被他摆手打断。她看着父亲望向窗外的背影,忽然觉得他比往日更瘦了些。

---

夜深,张成提着灯笼走进院子,手里攥着密报。他脚步急促,鞋底踩碎了几片枯叶。

“大人,”他低声禀报,“昨夜有人看见和珅的心腹去了八大胡同。”

刘墉接过密报,扫了一眼,嘴角扯出一点冷笑。

“让他们先动。”他说,“咱们看看,谁能撑到最后。”

话音刚落,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小厮满脸惊惶地跑进来:“大人!顺天府来信,说是皇子身边那个太监……死了,死状怪异,像是中毒。”

刘墉猛地起身,茶盏差点摔在地上。

他盯着门外漆黑的夜,眉头拧成一团。

---

次日清晨,刘墉到了顺天府。仵作正检查尸体,死者嘴角黑血未干,面色发青。

“断魂散。”仵作擦了把汗,“毒性极烈,发作快。”

刘墉蹲下来看那尸体,手指无意识地捏紧衣袖。这种毒,市面上极少流通。

他起身,问顺天府尹:“昨晚有没有陌生人出入?”

“没有。”对方摇头,“据其他太监说,他整晚都在皇子屋里。”

刘墉没再说话,转身往外走。张成跟在他身后,听见他低声说了句:“查药铺。”

---

和珅听说消息时,正用银匙搅着一碗参汤。他慢悠悠地放下勺子,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刘全,去放点风。”他吩咐,“就说这事,和刘墉脱不了干系。”

刘全迟疑了一下:“万一被查出来呢?”

“查?”和珅冷笑,“查到我头上?除非他有证据。”

---

几天后,张成带回消息。有人在城南一家药铺买了断魂散,而那家铺子,离和珅府不过两条街。

更关键的是,那买药的人,曾与和珅心腹碰过面。

刘墉听完,慢慢站起身。他走到窗前,看着院中那株老梅树,枝条横斜,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子。

“准备上朝。”他对张成说。

---

早朝时,刘墉当众奏报此事。他语调平稳,却句句如刀。

“陛下。”他说,“毒药出自城南药铺,有人见过和珅心腹与此人接触。”

和珅脸色骤变,立刻反驳:“污蔑!全是污蔑!”

乾隆皱眉:“刘爱卿,可有实证?”

“尚无首接证据。”刘墉坦然答道,“但线索己足够,请陛下彻查。”

和珅急了,大声辩解。但皇帝摆了摆手:“查吧。”

---

调查继续,最终找到那名神秘人。果然是和珅雇来的杀手。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乾隆震怒,当场下令革职查办。

和珅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冷的地砖。他闭上眼,心里一片空荡。

---

风波平息后,皇子教育之事重新推进。儒学与实务并重,成为新规矩。

刘墉回到府中,站在台阶上,望着远方宫墙。风还是冷的,但他心里,却比从前多了一分踏实。

他知道,这一局棋,才刚刚落下一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