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做皇帝

第62章和珅方案有漏洞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大清做皇帝
作者:
著书立说事
本章字数:
5990
更新时间:
2025-05-28

刘墉踏出紫禁城时,己然快到正午。朝堂上那份突然冒出来的江南灾情急报,像块大石头,沉沉地压在每个人心上,一场暴风雨眼看着就要来了。

他不自觉地抬头瞅向天空,乌云低低地挂着,伸手好像都能碰到,风里隐隐约约有股泥土和水汽混在一起的味儿。

他心里明镜似的,这场因为灾情闹出来的风波,可不只是黄河决堤那么简单。

刚回到府上,霞儿就快步跑过来,眉头拧成了疙瘩,一脸担忧:“爹,户部那儿传信儿来,和珅正查京师粮仓的账册呢,说是要提前盘算救灾的各项花销。”

“哦?”刘墉神色平静,没啥大反应,一边慢慢脱着外袍,一边淡淡地回了句:“他动作倒挺快。”

站在旁边的张成压低声音补了句:“老爷,有人瞧见刘全昨晚去了户部尚书周世昌的宅子,鬼鬼祟祟的。”

刘墉嘴角微微往上扬了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眼里却寒光一闪,冷冷道:“和珅想打户部的主意,坐不住咯。”

霞儿满脸忧虑:“咱要是不盯着点儿,那救灾的银子,指不定还没发下去,就被他们吞了一半。”

刘墉轻轻点点头,一脸严肃:“明日早朝,和珅肯定会拿出他的救灾法子,咱们得先想好应对的招儿。”

第二天一早,朝堂上的气氛格外压抑,空气好像都不动了。

乾隆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手里紧紧攥着几份奏折,那是各地灾情的详细报告。河南、山东、首隶三省灾情重得很,这会儿长江流域又传来告急的消息,整个大清就像被洪水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诸位爱卿,”乾隆声音低沉又威严,在安静的朝堂上回荡,“朕昨日己经下令,让全国有多余粮食的州县支援灾区,叫钦天监测算水势变化,命工部查看堤防情况。但眼下最要紧的,是谁来统筹大局,领导这场救灾?”

乾隆话音刚落,大臣们纷纷低下头,都不说话,气氛更压抑了。

就在这时,和珅迈着自信的步子走出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脸上带着点儿胸有成竹的笑:“陛下,臣有一套完整的救灾方案,愿意为陛下分忧。”

乾隆眼睛动了动,挺感兴趣:“哦?你说说看。”

和珅微微一笑,慢慢展开手里的奏章,大声说道:“这次灾情范围广,说到底还是地方治理不行。臣觉得,朝廷得派钦差大臣去灾区,设个临时赈灾司,把粮食调配、灾民安置、疫病防治这些事儿都管起来。另外,从国库拨二十万两白银,赶紧修堤坝,再招募流民来干活,以工代赈,这样既能解决流民吃饭问题,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他说得有条有理,语气挺诚恳,不少大臣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

乾隆轻轻点了下头:“听起来想得还挺周到。”

和珅趁机接着说:“臣建议户部牵头,联合兵部、工部、太医院一起配合,保证救灾的事儿能顺利推进。同时,得严查贪腐,别让赈灾的银子被人私吞了。”

他说完,朝堂上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琢磨他的方案。

乾隆眼睛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刘墉身上:“刘爱卿,你怎么看?”

刘墉往前走了一步,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说:“陛下,和大人说的,表面上看行得通,可仔细一琢磨,毛病不少。”

刘墉这话一出,满殿一下子炸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和珅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镇定下来,质问:“刘大人何出此言?”

刘墉不紧不慢地说:“首先,和大人说拨二十万两白银,够不够应付这么大的救灾行动呢?按户部去年的账,国库历年存的钱也就八十万两,除去平时开销,能拿来应急的也就三十万两左右。一下拨二十万两,后面补给怕是跟不上。”

和珅冷笑一声,嘲讽道:“刘大人连这点账都算不明白?我这可是仔细算过的。”

刘墉淡淡一笑,接着说:“那我再问,和大人打算怎么监督这笔银子的去向?您提议的赈灾司由户部牵头,可户部这些年账目乱七八糟,贪污的事儿没少发生,再把这么多钱交给户部管,谁能保证不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刘墉这话一说,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怀疑的神色。

和珅脸色一沉,生气地说:“刘大人这是怀疑户部不清廉?”

刘墉不卑不亢地回了句:“我不是怀疑户部,是怀疑有些人想趁机捞钱。”

乾隆眼睛眯了眯,缓缓说:“接着说。”

刘墉点点头,继续说道:“其次,和大人提的‘以工代赈’办法,看着合理,其实问题不小。灾区百姓大多是老人小孩,好多人都没了家,硬拉他们去干活,说不定会惹出民怨。再说,灾民身体弱,没足够的粮草,还没修好堤坝,人就得饿死。”

和珅冷哼一声,不屑地说:“照刘大人这么说,干脆啥都别干得了?”

刘墉眼神犀利,坚定地说:“不是不干,是得干得更细致、更科学。比如,先发救济粮,稳住民心,再慢慢组织年轻力壮的人修堤坝,给他们工钱补贴,别搞一刀切的‘以工代赈’。”

乾隆想了一会儿,看着和珅问:“你还有啥补充的?”

和珅勉强挤出个笑容:“刘大人说得头头是道,可照他的办法,等洪水退了,咱还在这儿空谈呢。”

刘墉也不生气,笑着说:“和大人,谁是空谈,大家心里有数。”

乾隆没马上表态,慢慢合上手里的奏折,眼神深沉,好像在权衡利弊。

朝堂上一下子安静下来,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

过了好一会儿,乾隆缓缓开口:“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要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能快点救灾,又能避免出乱子。”

和珅赶紧说:“陛下,让臣亲自去灾区督办,臣一定不辜负圣恩。”

就在这时,刘墉又说话了:“陛下,要是真派钦差大臣,臣愿意去。”

刘墉这话一出,满朝大臣都惊住了,谁都没想到他会主动站出来。

和珅眼里闪过一丝阴狠,冷冷地说:“刘大人,您这是跟我抢功劳?”

刘墉淡淡一笑,平静地说:“我只是不想看着灾民因为当官的私心受苦。”

乾隆看着他俩,眼神里透着复杂的神色。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急匆匆跑进来,跪下大喊:“陛下,江南又有急报!”

乾隆眉头一皱,厉声说:“说!”

内侍吓得哆嗦着说:“江宁有三处堤坝决口了,好多灾民往苏州城涌,城门都关了,百姓哭喊声震天,求朝廷赶紧派救兵和粮草!”

朝堂上一下子乱了套,大臣们慌了神,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乾隆“腾”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喊道:“传旨,马上从京畿粮仓调五万石米粮,运往江南!”

和珅马上说:“陛下,这事儿让臣亲自督办,保证粮草按时送到。”

刘墉冷静地站出来:“陛下,臣建议户部、兵部、漕运总督一起监管粮草运输,免得路上有人贪污。”

乾隆眼睛一瞪,果断地说:“准奏。”

和珅脸色一下子变了,可也不敢多说什么。

退朝后,和珅回到府上,几个老婆立马围了上来。

大兰子埋怨道:“老爷,这次又让刘罗锅抢了先。”

“就是啊!”二兰子冷哼一声,“我看他就是故意跟你作对。”

和珅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

管家刘全凑过去,小声问:“老爷,要不要……使点儿手段?”

和珅抬起眼,看了他一眼,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不急。”

与此同时,刘墉回到府上,霞儿赶忙迎上来:“爹,这次救灾,您真要去江南?”

刘墉轻轻点头,坚定地说:“不能再拖了。”

霞儿满脸担忧:“可江南情况复杂,万一有人暗地里使坏……”

刘墉笑着安慰她:“我这辈子,还怕这些小人不成?”

张成在一旁说:“老爷,属下听说和珅在联系漕运官员,想控制粮船的路线。”

刘墉眼神一冷:“他想断我的后路。”

霞儿气得咬牙切齿:“那咋办?不能让他得逞啊!”

刘墉想了一会儿:“今晚,我去见漕运总督李慎之。”

天色渐渐暗下来,宫灯在微风中晃悠,发出昏黄的光。

远处,乌云翻涌,好像又一场暴风雨要来了。

而在京城的一座宅院里,一场见不得人的谋划,正悄悄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