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雄兵

第112章 离别礼物

加入书架
书名:
烽火雄兵
作者:
玄甲苍狼
本章字数:
4268
更新时间:
2025-06-19

战士们怀着无比沉痛与敬重之情,对每位牺牲战士的遗容进行细致入微的整理。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湿布轻轻擦去烈士脸上的污渍与干涸的血迹,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沉睡的战友。随后,他们仔细地理好烈士的军装,将褶皱一一抚平,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战友的深深眷恋与不舍。整理完毕,他们缓缓地为烈士盖上洁白的白布,那白布如同象征着纯净与神圣的旗帜,覆盖在烈士们的身躯上。这是有个战士走到一副盖好白布的担架边,拿出了一双新鞋带,早就跟你说了,鞋带坏了要及时换或者补好,你总嫌俺啰嗦,现在你要走了,以后想听哥哥我唠叨都没机会了,这双是新的我没有用过,便宜你小子了,先走的是福气,老兵絮絮叨叨做完了他想做的,才对旁边等着的一众说道,走吧,走吧,这样的小场景到处都在发生,等到在没有情况了,众人这才合力抬起烈士的担架,朝着青山村那片向阳的山坡坟茔走去。

那片山坡,是胡义为第一名当时还是九排的牺牲战士精心挑选的安息之地。如今,那里己埋葬着九排以及九连在历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士。这片坟茔地在阳光的照耀下,草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微风拂过,青草轻轻摇曳,仿佛是烈士们的英魂在低语。

这青山村的坟茔,和酒站村的乡亲们也有着极其特别的联系。青山村被鬼子为建立无人区而毁灭,酒站则是独立团为给团部大北庄争取更多反应时间,由胡义建立起来的前哨缓冲区。当时物资极度匮乏,身为九排长的胡义一边承担警戒任务,一边悉心照料青山村的庄稼,以此解决部队的吃饭难题。

后来,逃难的难民、没了活路的山里人、从良的土匪及其家眷,形形色色的苦难人无意来到了酒站,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不抢不赶,还给他们提供应急的粮食,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救了下来,并且给他们提供可以耕种的庄稼和农具。于是这群无依无靠的苦难人就在河对面建立了个村,这就是酒站村的来历。当初胡义交给他们的庄稼地就是青山村的庄稼,乡亲们得到了青山村庄稼的第一天,就集体到青山村被屠杀后,由当时九排长胡义收敛后一起埋葬的大坟进行祭拜,告诉他们青山村的土地没有荒,地里的庄稼冒绿得发亮。至此后,乡亲们把这儿当成了心里的圣地。后来胡义选中这里为牺牲战士的墓地,他说山坡上天天有阳光暖暖的照着,战士们就不会觉得冷了,在山坡上又能看得远远的,战士们能看到我们就不会寂寞。所以每次来种地,酒站村的老少们都会顺手把坟茔旁的杂草清理掉。远远看去,这山郁郁葱葱的,可走近了瞧,每座坟茔都干干净净,一点杂草都没有,能清楚看到长期被清理的痕迹。这不仅是对烈士的敬重,更是大家心里对英雄的一份念想。

全连战士们抬着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的遗体,步伐沉重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悲痛与敬意。

俘虏们也怀着复杂的心情,跟随着队伍,帮助战士们为牺牲的烈士挖墓穴、抬棺木。他们看着战士们眼中那无法掩饰的悲痛与不舍,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痛,源自朝夕相处的情谊和生死与共的经历。听着战士们哽咽着讲述牺牲战友的英勇事迹,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舍生忘死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战士为了掩护战友,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有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首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些故事,如同温暖的火焰,一点点融化着俘虏们心中的坚冰。

有的伪军俘虏开始了沉思,在伪军那边,最害怕的就是伤病,一旦你伤了病了就会被当做累赘被无情地抛弃,甚至还会抢夺伤兵仅有的些许财物,阵亡了根本就不会有人理会,最好的情况也是集中到一起,一把火烧了,或是找个凹坑把所有阵亡的人一起推进去随便覆点土盖住了事,根本不会得到体面的对待。像八路这样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识。一看这一大片坟茔就知道他们不是第一次这样埋葬自己人了。许多伪军都被感动了。他们双拳紧握,嗓子干涩。有人想帮忙埋葬,可被战士们制止了。“这活轮不上你们干,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格,等你们成为九连的兵,并且在战场上证明自己配成为青山村九连的兵再说吧。”“唉,我说张福生你咋说话的,你不也是伪军反正过来的吗?”“我,我,我那时不是没有找到俺们自己的队伍吗?我跟他们可不是一回事,我可是一首想找八路来加入的,我可不是俘虏。”“吹。你可劲吹,我说骡子早就跟我说了,你们咋加入的队伍我一清二楚,我那叫战场起义,被骡子他们拿枪瞄着起的义,我们可是杀了那个鬼子眼线排副起的义,哼。”“被骡子拿枪指着捅的那个排副吧。”张福生不服气道。“那这会我捅死了两个鬼子这事不假吧。”“嗯,这回你确实干掉两个鬼子,算你小子立了一功。”“我说伪军兄弟们,俺们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俺们不为任何当官的卖命,俺们只为全天下的穷苦人打天下。”许多伪军都高喊着:“只为穷苦人打天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与村民的频繁接触中,俘虏们看到了八路军与村民之间水融的深厚情谊。农忙时节,八路军战士们主动挽起裤脚,下到田间,帮助村民耕种收割,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为百姓服务的热情。村里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或是战火损坏,战士们又化身工匠,搬砖运瓦,精心修缮。村民们对八路军战士那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尊敬,更是随处可见。他们会拉着战士们的手,嘘寒问暖,往战士们手里塞自家做的干粮;孩子们则会围绕在战士身边,眼中满是崇拜与敬仰。这一幕幕场景,都深深触动着俘虏们的内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