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的修仙国运

第6章 张璁献策,大礼议转机

加入书架
书名:
嘉靖帝的修仙国运
作者:
吃番茄的西瓜
本章字数:
6036
更新时间:
2025-07-08

黄锦办事还算得力,没过几天,就通过一些关系,找到了张璁的那篇《大礼或问》,并送到了朱厚熜的手中。

朱厚熜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

只见文中写道:“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礼》‘为人后者,为之子’,盖以其继大宗,故不得不为之子,非绝其本生父母也。今上以兴献王长子继统,非继嗣也。继统者,继祖宗之帝业,而不是继嗣为人家的儿子。长子为父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能让上舍去亲生父母,而改认他人为父母呢?”

张璁的观点非常明确:朱厚熜是继承皇位(继统),而不是过继给孝宗(继嗣)。既然是继统,就没有必要改认父母,完全可以尊奉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篇文章引经据典,逻辑严密,首指“大礼议”的核心问题,将“继统”与“继嗣”区分开来,为朱厚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好!说得好!” 朱厚熜看完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他激动地在暖阁里踱步。有了张璁的这篇文章,他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他有了可以用来反驳杨廷和等人的理论武器。

“黄锦!” 朱厚熜立刻喊道。

“奴婢在,陛下。” 黄锦连忙进来。

“你立刻去翰林院,把这个张璁给朕找来。就说,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朱厚熜急切地说道。

“啊?” 黄锦愣了一下,“陛下,张璁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吉士,陛下要召见他?”

在等级森严的明朝,皇帝召见一个小小的庶吉士,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让你去你就去,哪来那么多废话!” 朱厚熜沉声道。

“是,奴婢这就去!” 黄锦不敢再多问,连忙领命而去。

看着黄锦离去的背影,朱厚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召见张璁,将是他在“大礼议”中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也向朝堂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不会在“大礼议”上妥协。

果然,当黄锦前往翰林院传旨,要召见庶吉士张璁时,立刻在翰林院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陛下要召见张璁?”

“张璁何德何能,竟能得到陛下的召见?”

“看来,这个张璁,怕是要一步登天了!”

官员们议论纷纷,看向张璁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羡慕,有嫉妒,也有不屑。

张璁本人也感到非常意外。他虽然写了《大礼或问》,但并没有想到会引起皇帝的注意,更没有想到皇帝会亲自召见他。

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黄锦,前往乾清宫。

来到乾清宫暖阁,张璁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少年天子。他按规矩跪下磕头:“臣张璁,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璁,你起来吧。” 朱厚熜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朕看了你的《大礼或问》,写得很好,说到了朕的心坎里。”

张璁心中一喜,连忙说道:“臣才疏学浅,只是略陈愚见,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

“不是愚见,是高见!” 朱厚熜走到张璁面前,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杨廷和等人,硬要朕继嗣孝宗,改认父母,这是置朕于不孝之地。朕身为兴献王之子,怎能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

“陛下所言极是!” 张璁连忙附和,“陛下以藩王继统,是为继祖宗之大业,而非继嗣。《礼》云:‘为人后者,为之子’,那是指继嗣而言。如今陛下是继统,并非继嗣,又何必改认父母?况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陛下尊奉亲生父母,乃天经地义,符合礼法,亦顺乎人情。”

张璁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朱厚熜听着,不住地点头,心中更加欣赏张璁。他发现,这个张璁不仅有才华,而且胆子很大,敢于在这种时候支持自己。

“张璁,” 朱厚熜看着他,认真地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大多是杨廷和的人,他们都逼着朕让步。你愿意站出来,支持朕吗?”

张璁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乃天命所归,臣深受陛下知遇之恩,岂敢不效犬马之劳!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在朝堂之上,阐述陛下的观点,驳斥那些错误的言论!”

“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朱厚熜大喜过望,“你先回去,等待朕的旨意。朕不会让你白白受委屈的。”

“臣谢陛下!” 张璁再次磕头谢恩,然后退了出去。

看着张璁离去的背影,朱厚熜感觉自己的底气更足了。

有了张璁这个“理论先锋”,他就可以正式向杨廷和等人发起反击了。

接下来,朱厚熜开始策划如何让张璁在朝堂上发声。

他知道,如果首接让张璁上奏,必然会遭到杨廷和等人的猛烈抨击,甚至可能会被打压下去。

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让张璁的观点引起足够重视的场合。

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机会——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朝会。

端午节是大节,朝会上百官齐聚,是发布重要政令和观点的好时机。

朱厚熜决定,就在端午节朝会上,让张璁正式提出他的观点,与杨廷和等人展开辩论。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厚熜又多次召见张璁,与他深入探讨“大礼议”的细节,完善论据,预测杨廷和等人可能会提出的反驳观点,并商量应对之策。

同时,朱厚熜也没有放松对内廷的掌控。

崔文暂管东厂之后,表现得还算谨慎,没有明显的越轨行为。朱厚熜对他的监视也没有放松,同时,他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吕芳。

他让吕芳参与一些司礼监的重要事务,让他在司礼监中逐渐树立威信。同时,他也让吕芳接触一些东厂的事务,熟悉东厂的运作。

吕芳也很争气,做事认真负责,考虑周到,逐渐得到了朱厚熜的认可。

朱厚熜能感觉到,随着他在“大礼议”中逐渐占据主动,以及对内廷的掌控加强,体内的那股“国运之力”越来越明显了。虽然依旧很微弱,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精力更加充沛,思维更加敏捷,甚至连视力和听力都好像好了一些。

“看来,这条路是对的。” 朱厚熜心中充满了信心。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

奉天殿内,气氛比以往更加凝重。百官们都知道,今天的朝会,很可能会是“大礼议”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目光平静地扫过殿下的群臣。他看到了杨廷和那胸有成竹的表情,也看到了张璁那隐藏在人群中、略带紧张但又充满期待的眼神。

“今日端午,先祝众卿端午安康。” 朱厚熜首先开口,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谢陛下!” 百官们起身行礼。

“好了,” 朱厚熜摆了摆手,“客套话就不多说了。关于朕父母的尊号之事,己经讨论了很久。今日,朕想听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了张璁的方向。

杨廷和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立刻出列,准备再次陈述自己的观点。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响起:“陛下,臣有话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品左右的官员出列,正是庶吉士张璁。

“哦?张璁,你有何高见?” 朱厚熜故作惊讶地问道。

张璁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杨首辅等人所言,看似合礼,实则不然!陛下以兴献王长子继统,乃继祖宗之帝业,非继嗣也!继统者,当尊奉亲生父母,此乃天经地义,亦符合《礼》之本义……”

张璁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将他的“继统不继嗣”观点,清晰地阐述了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杨廷和就忍不住了:“一派胡言!张璁,你一个小小的庶吉士,安敢在此妄议国本?陛下继统,岂能不继嗣?不继嗣,何以承继大统?”

“杨首辅此言差矣!” 张璁毫不畏惧,立刻反驳,“继统与继嗣,本是两事……”

于是,在奉天殿上,一场围绕着“继统”与“继嗣”的激烈辩论,正式展开。

张璁虽然官职低微,但他准备充分,论据充足,又有朱厚熜在背后支持,言辞犀利,竟然与杨廷和等一众老臣辩论了数个回合,丝毫不落下风。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看着这场辩论,心中暗暗点头。

他知道,“大礼议”的转机,己经到来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