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色古香的店铺中,林阳正专注地擦拭着一尊尊地府神像,这些神像形态各异,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承载着他对传统地府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平日里,他不仅用心经营着这份独特的生意,还时刻留意着行业内的风吹草动,试图从中探寻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林阳如往常那般,坐在店铺的角落,打开电脑浏览网络资讯。一则关于 AI 在宗教文化领域应用的报道,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报道中,一家颇具影响力的 AI 公司大张旗鼓地宣称,成功研发出一项突破性技术,能模拟出以假乱真的香火效果,为宗教场所打造沉浸式线上体验,引领行业新潮流。这一消息,在林阳心中掀起了波澜,他既对新技术满怀好奇,又隐隐担忧传统香火文化被不当利用。
怀着复杂的心情,林阳深入研究这家 AI 公司的产品。当看到模拟香火效果展示时,他的瞳孔瞬间放大,脸上满是惊愕。那些所谓的 “香火” 图案,线条歪歪扭扭却带着独特的童趣,色彩搭配大胆又鲜艳,与他记忆中幼儿园小朋友的蜡笔画如出一辙。他清晰记得,此前为弘扬地府文化,他特意在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小朋友们用纯真的笔触,勾勒出他们心中神秘的地府世界。如今,这些熟悉的画作竟出现在商业产品中,被包装成 “香火” 供人观赏。
林阳深知事态严重,片刻未耽搁,立即拨通幼儿园的电话。与园长一番长谈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AI 公司主动联系幼儿园,声称要举办一场公益性质的文化展示活动,收集小朋友们的画作,用于线上展览,以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幼儿园出于对文化传播的热忱与信任,欣然应允,精心挑选出一批充满创意的蜡笔画交给对方。然而,谁都未曾料到,这些饱含童真的画作,竟沦为 AI 公司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被肆意篡改、滥用,伪造香火值,吸引用户付费,亵渎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文化传承的初心。
林阳义愤填膺,内心坚定了为孩子们维权的决心。他化身侦探,开启艰难的取证之旅。在 AI 公司的宣传资料、线上产品页面,仔细截图留存使用的图案;又马不停蹄赶到幼儿园,从档案库翻出提供画作的原始记录,上面有孩子们稚嫩的签名与日期;还找到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虽条款简单,却明确规定画作仅用于公益展示。每一份证据,都像一把利刃,指向 AI 公司的侵权行径。
收集完证据,林阳西处打听,寻得一位经验丰富、擅长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在律师事务所,林阳满脸焦急,详细讲述事情经过,将整理好的证据一一摆放在桌上,恳请律师为孩子们讨回公道。律师认真翻阅资料,神情严肃,肯定了林阳的判断,认为 AI 公司侵权事实清晰,鼓励他发起集体诉讼,汇聚力量,加大维权胜算。
接下来的日子,林阳挨家挨户走访小朋友的家长。每到一户,他都耐心解释,从活动初衷到发现侵权,条理清晰、饱含情感。家长们听闻,先是震惊得合不拢嘴,随后怒火中烧。一位家长愤怒地拍着桌子:“这些人太过分了,怎么能利用孩子的画赚钱!” 另一位家长红着眼眶说:“孩子知道了得多伤心,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在林阳的努力下,家长们纷纷签字加入维权团队,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
法庭上,气氛凝重。林阳与律师并肩而立,神情坚定。律师站起身,手持证据,条理清晰地陈述 AI 公司侵权行为:“尊敬的法官,AI 公司在未获授权情况下,擅自使用幼儿园小朋友蜡笔画,将其作为商业产品核心元素,误导消费者,非法获利。这不仅侵犯了孩子们的创作权益,更亵渎了传统文化传承。” 说完,通过投影仪,将对比鲜明的证据展示在大屏幕上,台下一片哗然。
AI 公司代表坐不住了,赶忙起身辩解:“我方在使用图案时,进行了大量修改与创新,己脱离原画作范畴,不构成侵权。且公司本意是推动文化传播,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并非恶意牟利。”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激烈辩论。法官神情专注,认真倾听双方观点,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信息。这场关乎孩子们权益与文化传承的诉讼,最终走向如何,全场人都屏气敛息,满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