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的沙糖桔摘完以后,时间也到过年的时候了。
越到这个时候,蒋青山每天总会念叨几句,不知道今年宇安会不会回来过年啊!
村里其他上大学的孩子早就回来了,离年越来越近了,看来应该没时间回来了。
就算知道王宇安不回来,有太阳的时候,蒋青山还是一如既往的把王宇安的被子拿出来晒晒太阳 ,就怕孩子突然回来了没好被子盖。
二十九那天,王明跟蒋青山早早就起来赶集了,快要过年了,家里的好些东西都还没有买呢!
买些家里没有的水果,特别是苹果,王明不太喜欢吃苹果,就是现在这大湾村,苹果确实是大家最少吃的一种水果了,感觉吃起来还没有橘子好吃呢!
但苹果的寓意是平安,所以买几个回来祭拜祖宗也是好的。
还有家里的瓜子跟糖果,那也需要准备,到时候有小孩来拜年的时候,也有东西做回礼呀!
最重要的就是对联了,过年了,街上那些写对联的大爷们就要开始重操旧业了,你可别小看这些大爷啊,赚的可不少呢!
对联也有一些是印刷的,但大家还是喜欢手写的,对于王明而言,哪一种都可以,反正都是一种形式。但蒋青山就喜欢手写的,他觉得手写的对联比较有诚意。
每次过年就好像觉得大家仿佛都有钱了一样,街上都是人,不止有置办东西的,也有上街凑热闹的,拖拉机都过不了道了,只能停在远远的地方。
买完就赶紧回家了,家里还有很多活要干呢,还好是新房子,不用打扫了,但院子还是有点乱糟糟的,回去再把院子打扫一下。
王明在整理院子的时候,蒋青山端着一个碗出来了,
“明子啊,浆糊我熬好了,趁着天还亮着,咱们先把对联贴了吧,晚了就不好贴了。”
王明抬头看了一眼,才把扫把放一边去:
“行,那我去拿梯子,爹,您把对联拿过来。”
这天气冷了,晚上黑得快,还是早点贴上为好,明天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呢!
在王明跟蒋青山正在贴春联的时候,一位背着背包,身穿军装的青年,正风尘仆仆的走在村子的小道上。
他是专门走的小道,没有经过村子中央。
“哎呦,这偏了偏了,再左一点。”
王明正在贴的时候,蒋青山就在下面指挥着,家里需要贴对联的地方不是很多,就院子大门,再里面的的大门就行了。
每年蒋青山还在院子的果树上,拖拉机上也贴上一张红纸,王明不知道为什么要给树贴上,但老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里面的大门上己经贴好了,再把院子的大门贴好就行了。
蒋青山一边在下面扶着梯子,一边指挥着,让王明把对联贴整齐了。
王宇安沿着围墙快步走着,
对呀!这是去他家的那条路啊,什么时候多了砖头做的围墙?
不过路的另一边倒是没啥变化,上了半年学了,他还不至于认不出来,他确定这就是去他家的路,没走错。
看着围墙里面那高大的房子,眼里布满了疑问,他不过才离开家几个月,那高楼是谁建的?
难道是他爸趁他离开的时候修了,如果是,那速度也太快了吧?
这个答案在王宇安走到大门的时候就解开了,正好看到他爸贴好春联,正从梯子上下来。
见到亲亲的父亲跟外公,王宇安高兴极了。
大声喊到:
“爸,外公,我回来了!”
听到声音,王明两人一起转头,蒋青山一听到声音就飞快的转身了,连手中的梯子都不扶了,要不是王明下来的快,非得摔了不可。
蒋青山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心心念念的大孙子回来了,连忙招呼他大孙子去了。
“哎呦,宇安呐!你终于回来了呀,我和你爸还以为你今年回不来了呢!”
蒋青山站在王宇安面前,目光紧紧落在外孙身上那身笔挺精神的军装上。军装的每一道褶皱都仿佛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外孙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白杨。
蒋青山的眼里溢满了骄傲,那目光温柔且炽热,仿佛在欣赏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他嘴唇微微颤抖,嘴里不自觉地念叨着:“瘦了,黑了,壮了……”
军校果然还是太辛苦了!
他的思绪飘回到外孙上军校前,那时还是个青涩的少年,略显稚嫩。如今眼前这个身着军装的青年,己然有了军人的坚毅与果敢。那微微晒黑的皮肤,是历经风雨与烈日的见证;消瘦的脸颊,透着训练的艰辛;而壮硕的体格,更是力量与坚韧的象征。
蒋青山深知,这身军装背后承载着无数的汗水与付出。外孙每一次的蜕变,都是成长的勋章。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外孙的肩膀,那手掌里饱含着疼爱与期许。“孩子,好样的!”简单的几个字,却饱含着千言万语。
王明从梯子上安全的落地了,也不管梯子了,走到王宇安面前,打量着他。
孩子是比以前黑上不少,以前白得像个病弱书生一样,风一吹就倒,现在晒成小麦色的了。
但岳父说的瘦他还看不出来,他倒是看出来王宇安又长高了,所以才显得比以前瘦。但肌肉看起来更结实了,拍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身上硬邦邦的,脸部的线条也变得锐利了。
“回来啦!回来了就好,今年是咱家进新房子的第一年,我还以为你回不来了呢,来,咱们进屋,看看咱家新修的房子,你喜不喜欢?”
蒋青山也高兴地拉着王宇安走进院子里:
“对对对,你上学以后你爸就找人修了这栋房子,花了一个多月呢!你喜欢安静,你爸就在三楼给你留了一个大大的房间,窗户大大的,你爸说高的地方风景更好。”
跟家里人相见,王宇安也是心情充满了激动,一听外公这么说,心里就更加感动了。
果然他爸还是对他这么好!
抛弃了在训练时候的模样,变回了以前的样子:
“是吗?那我可得好好看一看,外公,你不知道,我刚刚过来的时候我都不敢进来呢,我都怕走错了,咱家的瓦房怎么变成楼房了啊,我还以为你跟我爸不住在这里了。都想找人问去了,你们也真是的,修房子也不告诉我一声,我都差点出丑了。”
一听要告诉王宇安的事,不说王明忘了,蒋青山也忘了,没办法,事情太多,想不起来了。怕孙子发现他们忘记了,蒋青山还换了个说法:
“不住这里住哪里啊?这是咱家的根,房子的样子,可以变,但根绝对不会变,你以后记住了啊!咱家永远在这,你爸他不就是想给你个惊喜吗,就没有告诉你,他说他想看一下你会不会走错家门。你走小路进来的是吧?你不知道哦,现在村里修房子的人可不少,都是拿的你爸的图纸去修的,有些人在外面回来还真的找错房子了。”
爷孙俩在前面在的热火朝天,王明只好自己在后面搬梯子,收拾东西了,心情也好的不得了,孩子回来了,一会儿得好好的给孩子整顿好吃的。
王明想到了,蒋青山能想不到吗?上楼梯前还嘱咐了王明一句。
“明子啊,快去后面把那打鸣的大公鸡宰了吧,天天叫的比闹钟还要准时,吵都吵死了,给宇安做个白切鸡来吃,孩子都好久没吃了。”
那只大公鸡是蒋金山亲手养的,就是为了等王宇安回来的时候吃的。
干活的事就交给王明吧,他现在要带着孙子去参观新房子了。
王明听了,高声应承着:“知道了,爹,我收好东西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