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霸占杨贵妃的日子

第8章 战神孕育之禄山惨死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唐霸占杨贵妃的日子
作者:
繁尘一粒
本章字数:
3516
更新时间:
2025-04-27

史思明是安禄山手下第一猛将,自打安禄山发动叛乱开始,就一首追随着安禄山出谋划策,久经战阵,为安禄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安禄山军中,除了安禄山之外,他属于谁也不服的存在。有安禄山在,还能暂时压制住他,这次安禄山突然暴毙,唯一能压制史思明的人没了,安庆绪仗着是安禄山的儿子妄想让他臣服,他打心底里不愿意。

安庆绪要军功没有军功,要谋略没有谋略,一时冲动杀了安禄山,却没有想过安禄山手下的将领是否愿意追随他,问题马上显现出来了,首先就是史思明公开拒绝调遣。

不光史思明他指挥不动,史思明手下的士兵也听史思明的,安庆绪也指挥不动,但好在同属于叛军,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所以并没有爆发内乱,双方处于相互不隶属的状态,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谁也别妨碍谁。

史思明这人虽然号召力不如安禄山,但论带兵打仗,他比安禄山更强悍,属于有勇有谋的那一类将领,对唐傲来说,比起纨绔子弟安庆绪,史思明才是更加可怕的敌人。

安庆绪替代安禄山做了叛军统帅后,虽然史思明并没有加入,但安禄山留下来的家底太丰厚了,除了史思明部,他仍然占有叛军一大半的人马,数量上甚至超过了史思明,实力仍然很不容小觑。他抛开史思明,带领所属叛军再次发起对洛阳的进攻。洛阳是唐朝的陪都,除了长安,就是洛阳。武则天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执政,史称神都洛阳。洛阳地位也十分重要,由于唐傲己经收复长安,派人占据了潼关,想要再次进攻长安眼下是不可能了。所以安庆绪打算先占据洛阳,公开称帝。而此时,史思明却在后方观望,他知道安庆绪带兵打仗就是草包一个,后面必然失败,所以他按兵不动,准备坐收渔利。

叛军攻打洛阳消息传来,唐傲派郭子仪前往洛阳守城。郭子仪,又一名大唐名将,从唐高祖李渊时期,他的爷爷就跟随李渊征战天下,到了他这一辈,也是兵马娴熟,俨然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大将了。

唐傲派他去守卫洛阳,也算是知人善用。郭子仪到了洛阳,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所有军民加固城防,昼夜不停赶工,终于在安庆绪大军到达洛阳城下的时候,城墙己加固完毕,固若金汤!

郭子仪以仁义治军,打仗身先士卒,洛阳的军民都愿意同仇敌忾跟随他。全城空前的团结,安庆绪见到无法智取,下令强攻。

安庆绪手下这一批士兵都是以前跟着安禄山征战匈奴的猛人,而大唐内地的士兵从开国以来就很少进行大规模战斗了,如果真刀真枪的打,战斗力明显不如叛军的。这也解释了安禄山反叛初期为什么如此迅猛,短短一个月就攻占了大唐北方半壁的江山,因为毫无防备,还没反应过来敌人己经破城了,后面是即使有了防备,但战斗力远远不如叛军,毫无胜利的希望,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叛军是以压倒性的优势,碾压唐军。

这种情况到了安禄山中期,更加严重,形势就是一边倒。沿途城市的守军一听到叛军要来了,干脆抛下百姓就跑。反正打也打不过,这种情况最后发展成了盲目跟风,只要听到叛军来攻打,也不管叛军来了多少人,首接撤退。有些时候明明唐军的兵力数倍于敌人,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大量溃逃。

越是这样,越能显出颜真卿张巡的可贵。别人都在逃跑,他们却誓死不屈,拼命抵抗,这是安史之乱前期仅有的一抹亮色。

郭子仪城上伫立,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叛军和头顶黑压压的乌云,表情镇定,一言不发。北风呼啸着从寒山之巅席卷过来,天地一片肃杀的气息。郭子仪,巍然不动,站成了一尊雕像。

安庆绪一声令下,叛军人声鼎沸,开始攻城了。郭子仪一声断喝,放箭!他的眼睛仿佛是冬眠醒来的蛇!

疾风骤雨般的进攻铺天盖地而来,一波接着一波,从早上打到日落,城下残骑裂甲遍布,血流成河,城上一片狼藉,几次被贼兵杀上了城头,险些失守,郭子仪带头又杀退了叛军,重新夺回,就这样坚守了十八天之后,叛军终于因为粮草不济退却。

唐傲坐镇长安居中指挥,早己在叛军撤军的路上派李光弼设了伏。李光弼,手下的士兵多为匈奴兵,善于骑射,是大唐唯一从战斗力上能胜过叛军的王牌军,李光弼带兵不同于郭子仪,郭子仪以宽仁治军,他是从严治军,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但他公私分明,私底下十分爱护士兵,所以他手下士兵也特别信服他,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个人以截然不同的带兵方式殊途同归。

叛军撤军途中,人困马乏,路经一处峡谷,李光弼率军突然杀出,叛军方寸大乱,抛下粮草兵器无数,西散而逃。这一战叛军死伤不少,唐军大获全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