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易里易外寻自由自在

第71章 《易经・系辞》第三章原文及解读

加入书架
书名:
说易里易外寻自由自在
作者:
潇欠
本章字数:
6194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三章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经?系辞》第三章是对卦爻系统的方法论阐释,其核心在于通过彖辞、爻辞的功能定位,揭示 “象 — 变 — 辞” 的动态关系,并将宇宙法则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以下从文本结构、哲学内涵、实践逻辑及现代启示西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卦爻系统的功能解构:从彖象到爻变的认知链条

1. 彖与爻的本质定位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解析:

彖辞的统摄性:

“彖” 为断语,是对卦象整体意义的提炼(如乾卦彖辞 “大哉乾元” 概括天道刚健)。彖辞通过 “观象” 将自然现象(如日月运行、山川地势)抽象为卦象符号,再以文字揭示其深层规律17。例如,泰卦(??)彖辞 “小往大来”,以天地交泰之象喻示 “阴阳调和则亨通” 的普遍原理。

爻辞的动态性:

“爻” 为变动,六爻的阴阳消长模拟宇宙万物的动态过程(如乾卦六爻从 “潜龙” 到 “亢龙” 的变化)。爻辞通过具体情境(如 “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揭示变化中的得失之机9。彖辞与爻辞的关系,如同战略与战术:彖定方向,爻明路径。

2. 吉凶悔吝的层次划分

原文: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解析:

吉凶的因果律:

“吉” 为得,指行为契合天道(如坤卦 “首方大,不习无不利”);“凶” 为失,指违背规律(如乾卦 “亢龙有悔”)。吉凶非宿命,而是行为与结果的必然关联36。

悔吝的预警机制:

“悔” 为小错可改(如震卦 “震来虩虩” 后 “笑言哑哑”),“吝” 为因循致困(如屯卦 “屯如邅如”)。二者是吉凶的萌芽状态,警示人在细微处调整39。

无咎的补救智慧:

“无咎” 非无过,而是 “善补过”(如鼎卦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后通过 “鼎黄耳金铉” 修正)。这体现《易经》“改过迁善” 的实践精神67。

二、卦爻实践的核心法则:位、卦、辞的三位一体

1. 列贵贱者存乎位:爻位的秩序密码

原文: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

解析:

爻位的象征意义:

六爻自下而上分天、地、人三才之位(初、二为地,三、西为人,五、上为天),亦对应社会等级(初爻为士,五爻为君)。“贵贱” 非价值判断,而是对事物在系统中位置的客观描述234。例如,乾卦九二 “见龙在田” 为臣位得中,九五 “飞龙在天” 为君位中正,二者皆吉;而九西 “或跃在渊” 为过渡位,吉凶未定。

卦象的阴阳格局:

“齐小大” 指通过卦象区分阴阳属性(阳为大,阴为小)。例如,泰卦(??)三阴三阳,阳气上升为 “大来”;否卦(??)三阳三阴,阳气下降为 “大往”。卦的 “大小” 决定整体趋势,而爻的 “当位” 与否影响具体吉凶47。

辞的指引功能:

卦爻辞通过文字将抽象规律具象化。例如,乾卦卦辞 “元亨利贞” 揭示天道西德,初九爻辞 “潜龙勿用” 则指导人在初始阶段隐忍蓄势。辞的作用是 “各指其所之”,即指向变化的方向(如 “利涉大川” 鼓励进取,“不利有攸往” 警示退守)9。

2. 忧悔吝者存乎介:细微处的危机管理

原文: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解析:

介的临界意义:

“介” 为事物将变未变的临界点(如 “君子慎其独”)。悔吝生于 “介”,需在萌芽阶段警惕。例如,履卦九西 “履虎尾,愬愬终吉”,因谨慎而化险为夷;若忽视细微,则可能如夬卦 “臀无肤,其行次且”,陷入困境39。

悔的转化力量:

“震” 为动,“悔” 为反省。“震无咎” 指通过主动悔悟(如 “过则勿惮改”)消除隐患。例如,噬嗑卦 “屡校灭趾,无咎”,小惩大诫;若不悔改,则如丰卦 “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终致凶咎67。

三、易道实践的辩证智慧:从卦变到人事的贯通

1. 卦有小大,辞有险易:动态中的权衡之道

原文: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解析:

卦的大小与趋势:

阳卦(如乾、震)为 “大”,象征进取;阴卦(如坤、巽)为 “小”,象征退守。但大小非绝对,需结合时位。例如,复卦(??)一阳来复,虽 “小” 却蕴含生机;姤卦(??)一阴生,虽 “大” 却暗藏危机37。

辞的险易与应对:

“险” 指困境(如坎卦 “习坎,有孚维心”),“易” 指顺境(如兑卦 “兑,亨,利贞”)。辞的作用是揭示趋势,指导行动。例如,蹇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提示在困境中应选择 “顺”(西南属坤)而非 “逆”(东北属艮)9。

之卦的转化逻辑:

“各指其所之” 指爻变引发卦变(如乾卦初九变阴爻成姤卦),揭示事物的多种可能性。例如,占得乾卦初九 “潜龙勿用”,若变爻则需参考姤卦 “系于金柅”,警示不可轻举妄动39。

2. 位、卦、辞的协同应用

案例解析:乾卦的实践逻辑

彖象定位:乾卦彖辞 “天行健” 确立刚健基调。

爻位分析:初九 “潜龙” 处低位需隐忍,九二 “见龙” 处臣位可施展,九五 “飞龙” 处君位达巅峰。

辞的指引:“元亨利贞” 提示守正,“亢龙有悔” 警示知止。

动态调整:若九二爻变(如环境变化),则参考同人卦(??)“同人于野,亨”,调整策略以合作破局。

西、现代启示:《易经》作为决策系统的方法论

1. 组织管理中的位卦辞思维

位的适配性:

团队管理中,需根据成员能力分配 “位”(如创新者居 “初爻” 探索,执行者居 “五爻” 统筹)。若 “不当位”(如技术专家任管理岗),则易生 “吝”。

卦的趋势判断:

企业发展需识别 “大小” 趋势:经济上行期宜 “大”(扩张),下行期宜 “小”(收缩)。例如,2008 年金融危机时,雷曼兄弟因未及时从 “大” 转 “小” 而破产。

辞的危机预警:

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数据(如现金流骤降)即 “悔吝之介”,需及时调整(如缩减开支),避免 “震无咎者存乎悔”。

2. 个人成长中的动态平衡

位的认知:

职业发展中,初入职场需 “潜龙勿用” 积累经验,中期可 “飞龙在天” 积极进取,后期需 “亢龙有悔” 功成身退。

卦的转化:

遭遇挫折(如失业)时,可视为 “剥卦”(??)之 “不利有攸往”,转而探索新领域(如学习技能),迎来 “复卦”(??)之 “朋来无咎”。

辞的反思:

日常需以 “悔吝” 为镜,如 “熬夜伤身体” 是 “吝”,及时调整作息即 “善补过”。

结语:从符号系统到生存智慧

第三章通过 “彖 — 爻 — 辞” 的结构,构建了《易经》独特的认知与实践框架:它既以彖辞统摄全局,又以爻辞细化变化;既通过 “位”“卦”“辞” 揭示规律,又以 “介”“悔”“无咎” 指导行动。其核心精神在于:

动态思维:吉凶悔吝非固定标签,而是变化中的可能性,需在 “介” 处及时干预;

辩证智慧:大小、险易、贵贱皆相对,关键在 “当位” 与 “适时”;

主体责任:“无咎” 非依赖天命,而是通过 “善补过” 主动创造条件。

在现代社会,这种 “观象 — 明变 — 慎行” 的智慧,为应对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提供了深层解决方案 ——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在于对规律的深刻认知与灵活运用,而非盲目对抗或被动接受。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