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沈淮砚的曾祖父为人比较圆滑,看着朝廷打压武将越发严重,于是毅然带着全家改行了,弃武从文走上了科举考试的从文之路。
万事开头难,但好在儿孙后代比较争气,到了沈淮砚父亲这一辈时,己经在朝廷文臣一派中站稳脚跟,尤其是沈淮砚的父亲沈图南更是凭着自身过硬的本事,走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当然在其位时,也没忘记自己祖父临终前的交代,时不时就打压下孙氏官员,孙家当时混的没有沈家好,被打压也只能忍着。
但是后来可不一样了,沈图南夫妇在沈淮砚七岁时在自家庄子上避暑,不幸意外遇难,双双殁世了,沈家也因此一落千丈。
而孙氏后代,却出了个有出息的孙明亮,一路披荆斩棘进了御史台,更是帮助了刚继位不久的临渊帝坐稳了皇位,所以一路高升走到了今天,现如今也算是御史台的一把手了。
正当孙氏一族为此暗暗高兴时,谁知来了个惊天大逆转,沈淮砚在双亲去世后,不仅没有被家族内斗打垮,小小年纪反而成了太子伴读,更是在伴读期间因为救过太子性命,皇上首接依照他的意愿,在他弱冠之年将他提拔进了大理寺。
从最初的大理寺评事做起,短短几年时间首接坐到了现在的大理寺少卿的位置。
虽然比孙明亮的官品低了几阶,但两人分工不同,而且人家还年轻,有实权又得皇上信任,在皇上面前也得脸。
再过个几年说不定首接转行升迁进了内阁或六部也说不准。
反观孙明亮,年过五十,一把年纪了才走到如今这个地位,底下子孙暂时没有露头的,未来百十年里应该算是孙家的天花板了。
孙明亮因此更看沈淮砚不顺眼,有事没事就把眼睛盯在他身上,时不时就参他一本,皇帝赋予他监察百官那点子权利,全用在沈淮砚身上了。
临渊帝那个气啊,可看在孙明亮年轻时有功于他,便也忍着了,没想到他反而越发变本加厉,越发胡来。
上个月他参了沈淮砚上朝进殿时先迈了左脚,有谋反嫌疑。
上上个月又参他什么来着?哦,对了,参他喝茶姿势不对,有辱官威。
这一月上一次奏本弹劾的速度,势必要拉下沈淮砚的决心,连他一个做皇帝的也不禁深深同情起沈淮砚来。
到如今临渊帝己经在琢磨合适的人选准备接孙明亮的班了。
“那孙爱卿倒是说说看,这次又要奏书弹劾沈大人一个什么罪名?”临渊帝即使再不情愿,此时当着这么多文武百官命妇贵女之面,也不好驳回孙明亮。
不然一个昏君不听谏的帽子扣下来,也够他喝一壶的。
江瑟瑟余光悄悄观察沈淮砚,但见他没有丝毫情绪起伏,眼底眉梢处似乎还透出一股懒洋洋的味道来,好像此时被参的人不是他一般!
真真是稳妥的不要不要的!
“回皇上,臣要奏沈淮砚沈大人命犯天煞,不仅克亲还克妻,如此不祥之人,恐其戾气冲撞我大褚国运,还请陛下罢了他职位,取消他和柳家之女的婚事,以安定民心!”
要说孙命亮这次如此执着的参沈淮砚的原因,除了看他不顺眼之外,还有一个更重更不能对外人说的私心。